地磁技术变革赋能路侧智能停车
前言
公安部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仅为0.16亿辆;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突破1亿;截至2022年底,我国保有量达3.19亿辆,并且预计每年以2000万辆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城市空间有限、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截止2022年底全国停车位数缺口已经达到8000万个,停车难题越来越凸显,我们经常会看见路侧车位爆满,医院、商场、 写字楼、住宅小区车位难求,商铺门前、背街小巷、高架桥下见缝插针,就连绿地、人行道、自行车道、消防通道、马路也常被挤占……
针对停车难的现象,各个城市都开始加大停车 场建设,但是由于城市空间有限,有些老城或者商业街区寸土寸金,新建停车场涉及到用地规划和资金投入,启动难、压力大,这时候路侧车位的智能化管理的价值便显现出来。大多数路边收费仍以人工收费为主,工作量大,效率低,单人管理区域有限,同时由于采用人工记录管理,流程不受约束,停车举证材料缺失,经营过程中容易与驾车者产生纠纷。同时收费员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致使大量停车费流失。各大城市通过引入一些智能化设备和阶梯化的收费制度,更多的路侧临时车位能够实现快速周转,同时提供大量停车数据助力城市级合理规划车位建设。
路侧车位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手段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地磁技术的市占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产品性能高,地磁产品准确率高达99%,在车检行业属于准确率最高的产品。
二、项目成本低,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设备硬件和后期维护都更经济划算。
三、易施工维护,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能够快速完成项目施工。
四、市容市貌好,地磁安装要求与路面齐平,隐蔽性好,能够保证市容干净整洁。
与此同时,随着全国路侧泊位智能化改造项目的下沉,在越来越规范的停车收费下,运营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投诉率和收费率两个指标,进而对于进出车数据的精准性不断有更高的要求。地磁产品准确率小数点的后两位可以直接反应到整体项目运 营效果。尤其在一些条件复杂的停车场景,传统市面上的双模地磁已经无法满足运营单位的需求。
针对这些痛点,作为市面上唯一一家从芯片做起的地磁设备原厂,微传科技一直在做研究、找对策。研发团队从底层传感器着手,找差异,补短板, 融算法,通过两年时间的打磨推出了全新的“天眼技术”。
(1)天眼V1.0采用成熟光感技术,无缝衔接微波雷达覆水失效场景,微光之动,尽收“眼底”。
(2)天眼V2.0采用全自研 A-Pulse技术:首创使用主动脉冲检测技术(A-Pulse Detect Tech),无惧异物、泥水覆盖等行业无法解决的痛点场景。
(3)天眼V3.0推出地磁+业务融合方案,融合停车平台运维设备数据(巡检车/PDA/高位..)。
该技术覆盖微传科技地磁全系列产品。
截至目前,“天眼技术”虽然只推行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是实地效果已经十分显著。
案例1 · 深圳
深圳市是全国最早铺设地磁的城市,微传科技 从2021年开始参与到深圳的路侧停车智能化升级中,通过地磁与地方立法相结合,培养了市民即停即上报,即走即缴费的习惯。同时赋能违停管理、交通综合治理、市政综合管理等领域,实现了“人工现场收费”向“电子收费”转变。但是,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深圳路侧智能停车收费越来越受地铁干扰的困扰,目前深圳开通运营的地铁线已有16条,深圳路测泊位很大一部分都会受到地铁过车的干扰。地磁检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磁传感器感知地球磁场变化来判断车辆进出,而地铁自身的磁场很强,每当地铁行驶经过地铁沿线的泊位,泊位上铺设的地磁设备的信号就会反复跳变。针对这一情况,2022年年底开始启动“天眼系列”进行产品更替,通过引入的新的传感器技术进行补偿融合,设备的稳定性得以强固,为市民智慧出行提供了保障。
案例2 · 西安
西安各个市辖区从2020年开始采用地磁 +PDA+ 二维码的方案对路侧车位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最初采用的是传统的双模地磁。但是在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作为典型的北方城市,西安整体气候偏干燥、路面灰尘大,需要洒水车沿城市 道路频繁进行路面清洁、卫生、防尘和人工降温。传统的双模地磁设备一旦被污水覆盖,就会发生大规模出车信号跳变,导致计时收费错误,最后引发客户投诉与收费率下降,给当地的收费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23年开始引入微传的“天眼系列”,在抗雨水和污水上有很好的针对性的表现,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覆水条件下设备稳定准确运行的这个问题。
结语
微传地磁,从“芯”做起。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和20多年的研发及应用经验,微传一直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打造更便捷的智慧城市交通生态圈, 让城市管理省心、让车主行停更顺心、让群众生活更舒心。
文章摘自中国市政城市停车专刊2023年第6期